在高爐生產管理中應注意的若干問題
趙林
(陜鋼集團漢鋼公司,陜西 勉縣724200)
摘 要:該文根據高爐生產特點,針對高爐生產管理,指出了需要注意的六方面問題:系統思考的問題、把握節奏的問題、確定目標的問題、“信息透明共享”的問題、研究創新的問題。
關鍵詞:高爐;生產管理;成本
1 引 言
隨著鋼鐵行業經營形勢的變化,鋼鐵企業在追求低成本冶煉過程中,有些追求短期成本、效益,不能系統思考,在降低生鐵成本工作中顧此失彼,最終不僅導致生產波動、生鐵成本不降反升,還影響高爐長壽。筆者根據多年高爐煉鐵生產經驗、高爐煉鐵生產復雜的特點,就各企業可能存在的共性問題,提出了高爐生產管理中應特別注意的問題。
2 高爐生產的特點
(1) 高爐煉鐵是以焦炭、煤粉為主要燃料的高溫火法冶煉,是耗碳大戶,也是CO2排放大戶,在提倡構建低碳經濟的今天,低碳煉鐵就顯得愈發重要[1],而我國高爐熱量消耗高,平均燃料比在500kg/t以上,鐵水成本高,占鋼材生產成本的70%左右。
(2) 高爐煉鐵影響因素多,各種矛盾相互運動,相互制約,相互轉化。
(3) 高爐煉鐵內部反應復雜,是一個多相運動、的復雜的物理化學反應過程,除了應用物質平衡,能量平衡的規律以外,還要應用多相流體力學,運動力學,化學反應動力學等基本規律來進行分析。
3 高爐生產管理中需注意的問題
3.1 系統思考的問題
隨著鋼鐵行業經營形勢的變化,高爐生產形勢已發生了重大變化,低成本與“精料原則”的矛盾日益突出,如不堅持系統思考的方法,則會出現顧此失彼。配料環節成本降下來了,但高爐環節的消耗出現大范圍波動;燒結工序固體燃料消耗降低了,燒結礦強度也降低了,高爐的順行被破壞,燃料比大幅度升高,最終導致生鐵成本升高,在這個問題里面,筆者認為應該注意幾個誤區:
(1) 低成本對標的以偏概全、以點概面
在對標過程中發現,A單位塊礦使用比例高, B單位缺陷礦配加比例高,C單位二級焦炭使用比例高,在A、B、C單位中均是成本中的優勢,如這三方面的措施全吸收了,高爐的穩定順行被破壞了,高爐的的指標、成本變差了。
究其原因,主要是沒有用系統思考的方法去對標,A單位塊礦比例高,就要看一下其它條件是如何保證滿足的,同樣的道理,B、C單位也有其它條件的優勢,高爐生產是各種因素的綜合體,需要多元方程來解釋,而不是簡單的二元方程,所以在調整過程中各因素之間要聯動、互動。
(2) 操作制度調整上思想僵化
我公司原燃料基本靠外購,來料復雜,品種質量波動大,成形的工藝操作參數很難標準化,受人員慣性思維影響,參數調整往往滯后于實際需求,加之存在僥幸心理,對出現異常變化不能及時處置,在觀望、等待的過程中形成事故,這實際是未處理好新舊工藝參數與順行和低消耗之間的關系。
3.2 把握節奏的問題
有兩個層面的節奏要把握好,一個層面是公司的供應、資金市場變化對高爐的要求,決定了高爐冶強的選擇,另一層面是高爐的原燃料條件、爐型及設備狀況決定了高爐的爐溫選擇及熱量消耗的選擇,雖然企業里做出這兩個層面選擇的人不一樣,但記住前提一定是保證高爐穩定順行,這里面還有一個操作層面也就是爐長要注意的問題,一方面是要把處置設備問題(計劃檢修或無計劃休風)和處置工藝問題(合理爐型問題,非計劃爐型變化問題)的節奏調和起來,爭取合并效應,追求整體長遠指標的最優,不應被短期目標困擾;另一方面是異常爐況處置節奏的把握問題,要及早采取措施,一般重大失常的征兆會在5天以前表現出來,能否及時發現,高度重視,正確應對決定了處置是否得當,爐況失常形成時,調整力度要大,爭取一步到位,避免反復。
3.3 確定目標的問題
合理的目標應能解決好兩個問題,一是能分清責任及貢獻大小,二是要能調動各級人員積極性,在實際工作中,目標制定者大多是部門管理負責人,基本是根據政治需要,能做到客觀、科學的少,目標偏離實際,加之嚴格的考核會引導大家走上一條冒險、波動之路,建議制定高爐生產技術及成本目標時考慮如下方法:
(1) 技術指標的制定
可將國內先進指標對應條件列出來,使用經驗折算系數變為自己企業的對應先進指標,與現完成指標結合,制定臺階,充分與操作管理人員進行溝通探討,找到解決路徑及各指標完成優先順序,引導操作方向,比如對產量指標的制定,就得在不同時期有不同要求。
(2) 成本指標的制定
應分清不同因素的影響比例及難度系數,有時成本指標攻克了,但技術指標變差了,爐料優化與高爐工序操作承擔的壓力不相同,經常在討論各種說法,眾說紛紜,莫衷一是,筆者覺得在確定目標時要講清楚兩個指標變化度的邏輯關系,讓一線操作人員主動去采取能使成本指標改善的措施。
3.4 “信息透明共享”的問題
一切正確決策的前提均是準確可靠的信息,有問題不藏不掖,讓高爐沐浴在陽關環境里,這需要集團上下創造一種氛圍,信息的作用主要發揮在事故發生前,發揮在日常操作管理中,而不是在事后追責中發揮主要作用。
要解決這個問題,首先要解決好不同決策層的責任、能力、信息對等問題,然后再把信息需求進行明確,把決策權限進行明確。生產過程中要建立以“爐況為中心”的原則,爐況管理中要建立以“爐長為中心”的原則,避免出現殺雞取卵的短期行為,減少其他因素的干擾,充分發揮爐長的積極性,其它各級人員做好參謀服務工作,當然還存在不同層面人員的能力提升問題,將長期存在信息化技術可解決參數共享,但不能解決正確決策,指令暢通和嚴格執行問題。
3.5 研究創新的問題
高爐冶煉的理論也在隨著時間的推進而逐步完善,不可拘泥于某一結論,如關于鎂鋁比的論述,這幾年就有較大的變化,開爐、停爐方法也在不斷變化中,各企業的指導思想,也各有所不同。我們現在應該用什么樣的方法來安排研究創新呢?我認為應組織人員定期研究國內外先進做法,具體就是先在各期刊上查找有針對性的論文,進行討論,找出疑點、難點,求助專家、實地考察,結合企業實際拿出調整方案進行落實,這樣的改善每天可能都很微小,但貴在堅持,每一年、每一天都在改善,這一步步的積累會產生不可思議的效果,會催生進一步的努力和成果,不知不覺中我們就會達到一個連自己都難以置信的成果。關于新型冶煉方法的研究,如“轉底爐直接冶煉法”,“釩鈦礦的綜合利用”等技術應充分借助專業研究人員的成果,做好成果轉化工作。
3.6 技術操作層面的問題
(1)以煤氣利用率衡量操作水平
將高爐煤氣利用率作為衡量操作水平的主要目標,用以統攬全局,對上、中、下部調劑進行指導,力爭做到上穩下活,上部在正常情況下應做到大礦批、大角差、多環數,也不必過分發展中心,下部提高動能,高風溫、高富氧、大噴煤以活躍爐缸、打通中心,發現異常時及時調整上部布料,確保順行,中部軟熔帶位置盡量下移,控制爐腹煤氣量指數,增加塊狀帶間接還原區域,充分利用爐內煤氣的熱能和化學能,以達到降低燃料比的目的。
(2)科學、穩定的生產操作思路
科學、穩定的生產操作思路,有利于爐料的平衡、均衡供應,也會為高爐料速穩定和送風制度的穩定、生產的穩定提供條件。
(3)對有害元素的控制
對缺陷礦的使用,要保證在高爐的穩定順行及長壽的基礎上使用,不能過度,適可而止,每種元素的影響都隨著時間遷移而循環富集,可采用定期配加,逐步消化的方法,應以不破壞正常生產秩序為原則,遇到計劃停產應提前進行調整。
4 結語
高爐煉鐵中每一種思想和原則都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,各種情況千差萬別,根本沒有什么“包治百病的靈藥”,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,不斷思考,緊盯目標,及時調整,才能做好高爐煉鐵管理。
參考文獻
[1] 項鐘庸 王筱留.高爐煉鐵-煉鐵工藝設計理論與實踐[M](第二版).北京:冶金工業出版社,2014年:28-32。